春节期间,最有年味的地方就属庙会了,今年北京的庙会尤其多。基本每个庙会上都会设置各种摊位,出售特色小吃、工艺品或者进行游艺活动,加上春节期间巨大的客流量,摊主应该能赚不少钱,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
如果我们站在财务的角度对一场庙会建立盈利分析模型,可以从庙会的主办方、摊主以及庙会周边受其影响的其他经济利益实体三方面来进行思考,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。
主办方:数量控制是关键
一场庙会,主办方能够从中获取哪些收入?首先是庙会的门票收入,包括入场门票收入以及单独进行收费的表演门票收入。其次是摊位租赁收入,主办方会将场地划分为大小不一的摊位进行对外租赁,从中获取租金。以上两项是庙会主办方的主要收入来源,除此之外还可能会有一些其他收入,例如品牌、企业等第三方赞助或捐款、政府补贴等,但这部分的收入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,并不能将其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。
与收入相对的就是成本,主办方的成本支出占比最高的就是场地租赁费,如果庙会是在公园举办,主办方并不一定是公园本身,而是第三方机构,主办方需要向公园进行场地租赁,这样就需要支出租赁费。租赁场地后需要进行基础的场地布置,例如添加龙年装饰元素、展位示意图、咨询台设置等,需要支付材料、设计、制作等费用。庙会想要吸引更多的游客,需要进行宣传推广,根据推广渠道的选择不同,相应的费用也会有差异。为了维护庙会的正常运营,需要聘用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,也就产生了人工成本。除上述的成本费用外,还会有邀请第三方团队进行表演所支付的服务费、购买安全器材所支付的费用、现场发放的小礼品等成本。
主办方想要盈利,就需要确保收入能够覆盖所有的成本费用。当庙会的场地确定后,场地租赁费就是最大的固定成本,场地布置的费用也能随之确定大体的预算范围。根据场地的大小进行人员的设置及安排,合理利用兼职招聘以及志愿者招募能够将人工成本降低。安全器材的购买、支付给第三方的服务费,一经确定就都会成为固定成本,只有宣传推广费需要视情况进行拆分,以便进行成本的划分。如果是发放优惠券、消费券等,顾客购买门票或是在庙会中进行消费才会产生成本,这类属于变动成本,在线上或线下进行的宣传,可以将其划分为固定成本。
按照这样的逻辑,庙会举办中的大部分成本都属于固定成本,变动成本只有极少一部分,这就为庙会的盈利增加了负担,主办方必须想办法让收入可以覆盖所有成本。
进行庙会收入的预测分析,我们只考虑主要收入来源,也就是门票收入和摊位租赁收入。假设庙会对游客只收取门票,内部各种游艺项目、表演等不再另行收费,那么影响门票收入的因素就是游客数量以及门票价格。庙会门票价格一般会高于平时公园的票价,但如果票价设定过高则会影响游客的数量,可以参照往年票价以及类似庙会的票价进行设定。票价确定后无法进行更改,那么影响门票收入的变量就是游客数量。
游客是否越多越好?庙会选择的场地存在容纳游客数量的上限,当超过上限时,就会影响到游客的安全以及体验感。会有部分游客在网络平台进行吐槽,这样的信息过多可能会令原本有前往庙会意图的顾客取消行程,进而影响后续几天的客流量。所以当游客超出场地的承载量时,就需要考虑进行限流,限流会对门票收入产生直接影响。反之,当客流量远远不及预期时,宣传推广的营销费用变成了无效支出,门票收入下降会对主办方的利润造成影响,同时摊主们没有获取相应的顾客,也会影响主办方的口碑。
影响主办方收入的变量,除游客数量之外,还有已经出租的摊位数量。将摊位租赁收入进行分解,能拆分为出租摊位数量和平均摊位租赁价格,但实际上可能并不是所有摊位都可以成功出租,这样就会出现空置率,也就是闲置摊位占总摊位数量的比例。空置率首先是越低越好,当摊位100%全部出租的时候,空置率为0,这是一种理想状态。空置率越高,意味着主办方能够获取的租赁收入越少。其次需要查看空置摊位的具体位置,根据不同位置客流量的差异,即使摊位面积相同,租赁费也有所不同。所以闲置一个位置偏僻的摊位和闲置一个热门路段的摊位,空置率相同但主办方获取的租赁收入却天差地别。
在主办方的盈利模型中,怎样把控游客数量和摊位出租数量是关键,依据不同的位置合理设定摊位租赁价格同样是关键。一般靠近出入口以及交叉路段附近、游览主路两侧、著名景点附近的摊位,能够获取更多的客流量,摊位租赁价格相对较高,以这些点为中心向外辐射,摊位租赁价格会逐渐下降。摊位租赁价格设置不合理,会影响摊主承租的意向,特别是对于偏僻位置的摊位,摊位租赁价格的高低会直接决定摊主是否盈利。
摊主:卖什么?怎样卖?这是个问题
现在我们切换到摊主的角度去思考盈利模型。摊主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,只有摊位的销售收入,销售收入对应会产生销售成本,同时租赁摊位需要支付给主办方相应的租金,根据摊位的经营项目需要雇佣数量不等的工作人员,产生人力成本,这三类是摊主需要承担的主要成本费用。除此之外,部分摊位还会出现损耗,导致额外成本负担,也会在网络平台通过视频、图文等进行宣传,需要支付一些营销费用。
在搭建盈利模式时,依然需要先将成本费用进行分类。摊位租金是固定的,无论你销售多少,哪怕一分钱收入都没有,租金也需要按照约定支付给主办方;人力成本相对也是固定的,雇佣三个人就需要支付三个人的工资,不排除有些摊位会依据销售量支付销售佣金,佣金属于变动成本;剩余的宣传费用由于金额较小,而且网络推广很难与收入直接挂钩,所以也可以算作固定成本;销售成本的分类则需要依据摊位的经营项目进行划分。
如果销售的是现场制作的食品类,销售成本就是制作材料成本,但部分材料可能无法保存,也就是当天必须要用完,否则只能销毁,这部分就会成为额外的损耗成本,按照这个思路,当天必须用完的成本,可以作为固定成本,因为无论是否制作为成品出售,这部分成本都是当天必须负担的,只是制作出售的部分为销售成本,剩余的是损耗成本。
如果销售的是成品,例如带有包装的点心、糖果,具有一定保质期的特产,工艺品以及玩具等,销售成本可以归类为变动成本,只有产生了销售收入才会发生成本,剩余的部分可以留存继续在其他地方销售。如果提供的是游艺项目,例如打靶、套圈等,奖品通常是玩具,销售成本也属于变动成本,只是与收入的关联性并非一一对应,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奖品。
销售收入的影响因素是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。经营项目的品类以及所处的位置,会对销售数量产生很大的影响。例如羊肉串、糖葫芦、炸灌肠等,这类特色小吃需要开在人流量大的位置才能提高销售数量,特别是由于损耗成本的存在,必须确保一定的销售数量才能维持盈利。部分主办方会将场地按照经营项目划分不同的区域,区域内的经营品类相对集中,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保证区域内的客流量,但相似商品的聚集也让竞争变得激烈。
一般庙会销售的商品,无论是食品还是工艺品,价格都是其他渠道的2-3倍。但即使是这样高的定价,也依然会有游客接受,主要是由于“心理账户”的效应在发挥作用。如果在平时购买食品,目的是为了满足温饱需求,支付所动用的“心理账户”是普通的日常消费或是餐饮消费;但在逛庙会期间,游客会把“心理账户”调整为娱乐或旅游,这时人们就更容易接受高价产品,即使它与我们平日消费购买的并无很大区别。
对于摊主来说的另一项挑战就是怎样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收入。庙会的时间一般不会持续很长,大概是初一到初七,所以在7天时间里保证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,摊位才能盈利。固定成本高、经营时间短,是所有摊主都需要面临的难题。
庙会的巨大客流量也会影响周边的其他经济实体,例如停车场、餐饮店、电影院、购物中心、公共交通设施等,都会因为客流量增加而获取更多的收益。但同时也可能会因为店铺无法承受突发流量而影响顾客体验,例如餐饮店的上菜时间长导致翻台率较低,顾客因为排队时间长而流失;人流量大造成交通压力,形成道路拥堵;购物中心的安全维护以及保洁费用增加等,也可能对周边经济实体产生负面影响。
庙会的财务模型同样可以应用到各种展会中,大体的逻辑是相同的。只是对于一些行业展会,企业参展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利润,而是为了进行品牌宣传提升行业知名度,同时也能够与同行业公司进行友好的交流,在这种情况下,财务模型或许并不是最需要考虑的。
会计网所有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5820538167。
沪公网安备 31010902002985号,沪ICP备19018407号-2, CopyRight ? 1996-2024 kuaiji.com 会计网, All Rights Reserved. 上海市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